拾階而上看到的山門,上面寫著「布金林」三個大字,據資料,為可聞大師的徒弟「寂玩上人」在寺周廣種杉樹、楨楠、柏樹,按《法華經》一字一株,取名“布金林”。(以下文章轉貼,局部修改)
布金林與大峨寺的旃檀林、白龍洞的古德林並稱為峨眉山的三大園林,布金林中古木參天,濃蔭蔽日,整座伏虎寺隱藏在密林之中,有“密林藏伏虎”之稱。
進入伏虎寺寺門便是「彌勒殿」,殿內供金身泥塑彌勒坐像,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坐像,彌勒殿之上,為普賢殿,供奉普賢金身。
「彌勒殿」屋頂上的樸拙肚大彌勒。
「伏虎寺」寺院的屋頂上終年無敗葉枯枝堆積,於是,清康熙皇帝于康熙41年(1702年)賜伏虎寺「離垢園」三字,至今仍高懸在寺內中殿的門楣上,為佛教聖地遠離塵世煩惱。
在「峨眉山」的寺院都提供住宿,願意前往朝山的背包客,可住宿山中一晚,與佛共眠。
「大雄寶殿」廣場前的古樸石獅,按古法「右為雄獅,左為雌獅」,「伏虎寺」雄獅腳踏綵球,母獅很有趣味,背上幼獅,左掌抱幼獅,充分表現母愛。
「大雄寶殿」供三尊大佛,金身輝煌,法相莊嚴,雖為三身,實乃一佛。見一女子鞠躬致意。
伏虎寺正殿的左側,有一座「華嚴寶塔」亭,正面看亭頂有三重屋角,很特殊的設計。
亭內有一座紫銅古塔。塔高5米,14層。該塔鑄造于明萬曆十三年(1585年),由永川信士萬華軒施鑄,原存聖積寺,故稱「聖積寺銅塔」,因塔身鑄有《華嚴經》全文,故又稱「華嚴塔」。
順時針繞「華嚴寶塔」可消災積福,可默唸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
「華嚴寶塔」塔身呈八方形,塔基為須彌座,上置瘦長覆缽式塔身,高96釐米,正面設塔門,額鑄正書陽文「南無阿彌陀佛嚴寶塔」,其餘七面均鑄神像六排,上接13級八角形重簷樓閣,各級均鑄佛像,共4700餘尊,像間鑄《華嚴經》計1950048字,塔刹為葫蘆形,鑄造精美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