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或許是冥冥的安排,欣賞完護國興教寺其他各院,想再與中國西北大學學生,聽聽有關興教寺典故,在玄奘塔前找到他們,就跟著走到三藏院。



講解和尚特別打開玄奘紀念堂,進入紀念堂,心中哇!在中央玄奘塑像四周的牆上,用立體彩繪泥塑述說玄奘一生,製作精細生動。



(以下故事摘錄自維基百科「玄奘」)

l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一:師自幼從兄誦習經典,亦嫻儒道百家典籍。大業八年(612),洛陽度僧時,大卿理鄭善果,見師年紀雖小,然對答出眾,賢其器宇,破格以沙彌身分錄入僧籍,師乃與兄共居淨土寺,就慧景聽涅槃經,從嚴法師受大乘論。

 

於唐武德五年(622)受具足戒,又學律部,後復從道深受成實論,就道岳學俱舍論,聽法常、僧辯講攝大乘論,因慨嘆眾師所論不一,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,莫可適從,乃誓遊天竺,以問惑辨疑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二:629年玄奘毅然由長安私發,冒險前往天竺。經過高昌國時,得高昌王麴文泰禮重供養,復欲強留奘師以為國之法導,奘師「水漿不涉於口三日,至第四日,王覺法師氣息漸惙,深生愧懼,乃稽首禮謝」,遂與奘師結為義兄弟,相盟自天竺返國時更住高昌三載受其供養,講經說法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三: 在天竺的十多年間,玄奘跟隨、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,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當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,他向該寺的住持戒賢法師學習《瑜伽師地論》與其餘經論;瑜伽行派大師戒賢護法的徒弟,世親的再傳弟子。

 

曲女城無遮辯論法會上,等待十八天,結果無人敢於出來辯難,他因此不戰而勝,名聲鵲起,威震全天竺,被當時大乘行者譽為摩訶耶那提婆(Mahayanadeva),亦即「大乘天」,被小乘佛教徒譽為木叉提婆,亦即「解脫天」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四: 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,並將657佛經帶回中土,貞觀十九年(645年),回到長安,受到唐太宗的熱情接待。玄奘初見太宗時即表示希望前往嵩山少林寺譯經,但沒有得到批准,被指定住長安弘福寺

 

652年(永徽三年),玄奘在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西院築五層塔,即今天的大雁塔,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像,大雁塔成為玄奘西行求法、歸國譯經的建築紀念物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五:唐太宗(李世民)大力支持下,玄奘在長安設立譯經院(國立翻譯院),參與譯經的優秀學員來自全國以及東亞諸國,他花了十幾年時間在今西安北部約150公里銅川市玉華宮內將約1330卷經文譯成漢語


l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六:玄奘依翻譯佛典與對經文的闡釋而開創了中國法相唯識宗,其學說卻深深地影響了其他諸多宗派。奘師一生所翻經論,合七十四部,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(目前學界流行說法為七十五部,一三三五卷),為中土一切譯師之最。

 

玄奘所創立的法相宗僅傳四代而絕,玄奘翻譯了數千卷的佛經,但陳寅恪認為譯文過於艱澀生硬,遠不如鳩摩羅什的譯文通俗好讀。黃念祖居士謂:「羅師乃七佛譯師,應秦人尚簡之機,所譯文約義豐,精妙暢達,至理圓彰。玄奘大師之譯經,準確詳備,力保原面,雖篇幅稍增,而原語具存,辭義詳明,可免誤解杜撰之弊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七:龍朔三年(663年)十月玄奘譯完最後一部佛典《大般若經》之後感慨說:「向在京師,諸緣牽亂,豈有了日?」玄奘於麟德元年二月六日甲申子時(66438日)圓寂,最初葬於白鹿原669年,改葬於少陵原(又稱鳳棲原),建有舍利塔,並在此興建興教寺


此分類上一篇:2014西安古城自由行(2)---玄奘、窺基及圓測和尚

此分類上一篇:2014西安古城自由行(5)---前往護國興教寺交通方式

此分類上一篇:2014西安古城自由行(6)---有玄奘則靈的護國興教寺
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2014西安古城自由行(10)---立體彩繪泥塑的護國興教寺法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newu 的頭像
    kanewu

    寧靜海遊記

    kan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