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傳佛教常被人以為是具有神秘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,一般人將其稱為「密宗」或「喇嘛教」,這並不恰當,更令人誤解藏傳佛教的教義。佛教在2500多年前由本師釋迦牟尼佛弘揚,其傳播路線分為南傳(即緬甸、泰國及斯里蘭卡一帶的佛教)、北傳(中國、韓國、越南及日本等地盛行)及藏傳(西藏、尼泊爾及不丹等地盛行)。
藏傳佛教主要分為四大主流派別:格魯派(黃派)、薩迦派(花派)、寧瑪派(紅派)及葛舉派(白派),在西藏因各派的服飾及建築物的特色,使用顏色不同而以顏色區分教派。
黑教是藏族的苯教的俗稱,是一種佛教未傳入西藏以前的本土民族信仰,與密宗及佛法並無關連,苯教其實只是一種祭祀大地山河的泛靈信仰,目前在西藏早已示微,信仰者很少。
「喇嘛」意含為無上,被用作任何一位法師的尊稱。仁寶哲或仁波切(Rinpoche)真正含義為寶,一般用於稱呼人,也可用於稱於寶貴的物品,其中完全沒有活佛的含義。(以上介紹摘錄自「西藏有緣」)
「西藏有緣」走入真實的西藏文化一書,是值得當作認識藏傳佛教的入門書,作者林聰出生於香港,留學澳洲經濟系畢業,在英國取得工商管理碩士,在美國獲營養學博士,1986年留澳期間,任大藏寺法台(住持)祈竹仁寶哲(仁波切)的義務侍者、翻譯及助手,協助創立慈善機構大藏寺基金會與國際佛教聯盟。1993年受委任為祈竹拉章理事,為首位漢人任西藏轉世者拉章內閣成員。
「西藏有緣」目錄(一)。
「西藏有緣」目錄(二)。
此分類上一篇:世界宗教介紹(8)---猶太教、塔木德、喀巴拉及哈西德教派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世界宗教介紹(10)---藏傳佛教灌頂及哈達的真義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顯密雙修藏傳佛教(1)---格西制度與讀經階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