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是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,50年代初中國成立航空工業管理局,分別設立飛機、發動機和材料工藝等方面研究機構,及設立航天研究院,發展空間物理學和探空火箭的技術研究工作,同時開始發展航空航天事業,經過30多年研發,中國具備發射多種不同重量的高、低、中軌道的能力,成為世界上少數獨立擁有較完備的運載火箭系列的國家。
航空(飛機)事業重要發展里程碑陳列於下:
1. 1954年:製造出第一架教練機(初教-5);
2. 1956年: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「歹千」擊機(「歹千」-5);
3. 1958年:小型多用途的運輸機(運-5)投入廣泛使用,同年,自行設計製造(初教-6)教練機。
4. 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噴氣「歹千」擊機(「歹千」-6)試飛成功,實現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到製造,從仿製到自行設計生產的重大轉變。
5. 60年代:設立中國航空研究院,和一整套的科研、生產和教育機構,全面開始從事飛機、發動機、儀表、電器、附件、電子設備、自動控制和航空武器的設計研究。
大力發展空氣動力、結構強度、燃氣渦輪、風洞技術、生命保障、材料工藝、導航控制、系統仿真(模擬)和飛行試驗等方面的應用研究,中國的航空工業形成科研、生產和教育密切結合的完整體系。
6. 70年代:中國生產製造的全天候高速「歹千」擊機,和低空性能優異的強擊機正式佈署,除滿足軍事上需求外,並向世界一些國家出口。
航天(太空)事業重要發展里程碑陳列於下:
1. 1956年:設立中國第一個導彈、火箭研究機構,制定以火箭和噴氣技術為重點的遠景發展計畫。
2. 1958年:中國將製造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列入國家科學規劃,設立航天研究院,發展空間物理學和探空火箭的技術研究工作。
3. 1960年2月:成功發射第一枚探空試驗火箭。
4. 1960年11月:成功發射自製的運載火箭,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奠定基礎。
5.
6.
7. 1975年11月首次成功發射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,繼蘇聯、美後,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回收技術的國家。
8. 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成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,擁有洲際彈道飛彈的實力。
9. 1981年9月首次使用一枚大型運載火箭,把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,送入地球軌道。
10. 1982年10月以水下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,擁有潛艇發射飛彈的技術。
11. 長征四號火箭:為一種採用常規推進劑的三級火箭,可廣泛用於發射大型中低軌道對地觀測衛星,已成功的將中國兩顆氣象衛星送入離地面約
12. 長征三號火箭:採用先進的液氫、液氧低溫高能推進劑,可將1.4噸重的衛星送入地面3.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。
13. 長征二號火箭:主要用來發射2.5噸以下的各種近地軌道衛星,它已連續發射12顆返回式衛星,創造衛星回收成功率100%的完美紀錄。長征二號火箭已商業使用,可將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提高到9噸左右,可以進軍國際航天市場發射大型衛星的需要。
此分類上一篇:發動機最後驗證---發動機裝配與試車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推薦給台灣航空零件製造業---航空製造工程手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