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「國民議會」(Assemblee Nationale),經過「協和橋」(Pont de la Concorde),來到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。
參考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附近地圖。
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是西側「香榭麗舍大道」的終點,遠望「凱旋門」,為何一條大馬路到「協和廣場」停止,應與東側羅浮宮有關。
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摩天輪可俯看東側「杜樂麗花園」及「羅浮宮」。
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噴水池有南北兩個,仿羅馬聖彼得廣場噴泉,清晨時噴泉關閉。
北側噴水池。
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中央「埃及方尖碑」,方尖碑於1833年埃及贈送,高23公尺路克索神廟方尖碑。
「埃及方尖碑」基座描述以前埃及人如何樹立方尖碑方法。
轉貼「人人」出版社「巴黎」,介紹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。
位於「協和廣場」(Place Concorde)北側「瑪德蓮教堂」(Sainte Marie Madeleine),未前往參觀,轉貼網路相片。
7:12由「協和廣場」8號地鐵站入口回旅館,「協和廣場」地鐵站附近建築。
「協和廣場」地鐵站內傳統海報,另設有現代液晶海報螢幕。
法國「特力屋」的海報「castorama」,有販賣家具,提供欲留學巴黎的年輕人參考。
轉貼「人人」出版社「巴黎」,介紹「瑪德蓮教堂」(Sainte Marie Madeleine)。
「瑪德蓮教堂」(Sainte Marie Madeleine)介紹短片,片長3:39分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