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麥可羅區(Michael Roach)格西利用虛擬人法,透過讀法稱大師(Dharma Kirti)的「釋量論」,體悟到有關過去世和未來世的解釋,將其轉化成對話方式表達出來,在「當修行者遇到大師」書中第四章談死後的生命,摘錄如下:

問:我們死後真的還有生命,而且真的有過去世嗎?

 

大師問:身體是由什麼所組成的?

答:由皮膚、血液、各種體液、堅硬的骨頭、較軟的器官,以及毛髮。

 

大師問:這些是屬於肉體的嗎?

答:當然,我們可以碰觸並感覺到、可以擠壓、有重量、會毀壞或分裂;必要的時候,甚至可以把它們切開。

 

大師問:心是由什麼所組成的?

答:心就是在那裡,而且有時裝滿較多的念頭,有時又較少。當這些念頭通過時,我會傾聽我的心。

 

大師問:這些念頭像是身體的一部分嗎?你能夠看見、觸摸或是分解它們嗎?

答:如果你所謂的念頭是指有顏色,或是摸起來是硬的或軟的,是溫暖的或涼的,或是像海水撫摸我的手---那就不是。心是清澈的,透明像水晶,像空氣本身,沒有重量,但是不斷的移動,穩定的流過我的一生。

 

大師問:但是你的心有它自己待的地方嗎?就像你的手臂、大腿和頭占用一個特定的地方嗎?

答:呃!據說它擁有一個地方,在頭部,在骨頭下方,我們稱為腦

 

大師問:心在頭腦裡?

答:是的!我是這樣想的。

 

大師用雙手抓緊我的手。

大師問:不是在你手裡嗎?

答:也許

 

大師問:你感覺到我的手,你是覺知的,你的意識延伸到你的手嗎?

答:是的,我的心、我的意識,周遍全身,到達我皮膚的邊緣,無處不到。

 

大師問:我們可以說你的心在你的皮膚範圍內的每一個地方嗎?

答:是的,超過我的指尖就感覺不到,超過身體的界限就感覺不到。

 

大師問:你可以想像花園中的草坪嗎?

答:當然,我能。

 

大師問:所以真正的心是無遠弗屆的,難以形容的,而且可以超過身體的限制嗎?

答:是的。

 

大師問:事實上,心與身體是相當不同的----心可以飛向遠方。可以想到遠方俯視我們的星星嗎?

答:是的。

 

大師問:心一點也不像身體,這個心像水晶般可以反應週遭的環境,也像鳥一般翱翔,是不會受限於肉體和骨骼的。它是無法碰觸的,它是無法秤出重量的,它看不見、不能被切割、不能被衡量,對不對?

答:是的,你對!

 

大師問:所以,心可以隨意飛翔到任何地方,你怎麼能說心是大腦,或者是說心是局限在大腦裡,或者位於大腦呢?

答:我沒有說心就是腦,我說它在腦裡面。

 

大師問:所以,我們都同意身心是相關的,是兩件完全不同的東西,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嗎?

答:是的。

(轉討論主題)

大師問:身體會變化嗎?

答:當然,人變老,身體變老,有更多的皺紋,力氣變小,頭髮變灰。

 

大師問:為什麼身體會變化呢?

答:有很多原因,但主要原因當然是它的因改變了,那是任何出家人所學習的第一件事。當因改變,果就會變。當製造身體的能量耗盡了,身體就會衰損,依定會毀壞的。

 

大師問:所以,假如一個事物改變了,就證明它有因嗎?

答:是的。

 

大師問:構成身體的因是什麼?

答:這有許多因,但我認為主要的因是父母---母親的血與卵子,以及父親的精液。當這兩個因結合,所有其它的助緣出現,細胞增長,身體就開始長大。

 

大師問:父精母血結合,身體就開始成長,這就是所說的「親因緣」---胚胎最初的東西,你應該要瞭解親因緣。樹的親因緣是什麼?

答:我猜想是樹的種子。

 

大師問:對的,助緣呢?

答:土壤、陽光、水,仔細照料等。

 

大師結論:如你所說,我猜那是造成果的東西;在時機成熟時,便成結果的要素。種子可以在適當的什機變成小樹苗,而黏土可以變成盤子。

 

大師問:親因緣---必須和結果中的物質相似嗎?

答:是的,我想如此。事實上,它們應該有很多共同點,彼此非常相似。

 

大師開導:觀想你的心、流過你這輩子的歲月,你的心就像無形的、晶瑩剔透的水晶長河。

 

大師問:今天下午,你的親因緣是什麼?是它今天下午先引起你的注意,而形成念頭的嗎?

答:它是來自當天上午的心。

 

大師問:再看一次---你上午的親因緣是什麼?

答:它是前一晚的心持續到我醒來。

 

大師問:今年的心從那裡來?

答:從去年的心來,當然,還可以再往前推。

 

大師問:去年的心從那裡來?

答:前年。

 

大師問:前年之前的心呢?

答:從我自己孩子時候的心,從小孩的心來。

 

大師問:小孩的心呢?

答:從嬰兒的心來。

 

大師問:嬰兒的心呢?

答:從子宮裡的胎兒來。

 

大師問:就再那裡---抓住它---把你的心放在那兒。在你無形心識的歷史長河中,想一個單一的小點,把你的心放在覺知的第一個剎那、第一個瞬間意識,也就是你在母親子宮裡的第一個剎那的意識。

答:當然我記不得,但是我可以想像---它一定就在那裡,我的第一念,第一剎那的覺知。我想是覺知道母親的溫暖與濕氣,覺知到母親在我身邊。

 

大師說:停,把握住那一剎那---把心聚焦在那瞬間。

 

大師問:第一個瞬間的念頭會改變嗎?

答:當然,因為我現在正在想,已經距離第一念許多年了。

 

大師問:所以,它有因嗎?

答:那是必然的!

 

大師問:它有親因緣嗎?

答:是的。

 

大師問:你的第一個念頭的親因緣是你能夠碰觸,或是擠壓,或是有重量,或能切割的物質嗎?

答:不,不,我們已晶說過了---親因緣是與心相似的東西,而非屬於身體的。

 

大師問:是另外一個心嗎?

答:當然!

 

大師問:誰的?

答:我父母的嗎?

 

大師問:你的想法和你父母親一樣嗎?

答:那一方面?

 

大師問:你有他們的好惡、他們的洞見、他們的懷疑嗎?

答:有些是共同的,但不完全相同。

 

大師問:你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嗎?

答:是的,從我年輕的時候,我自己的心就有特別的好惡,以及其他的種種。

 

大師問:所以,如果不是你父母親的心形成你的第一個心,那麼在子宮裡的第一念覺知是誰的?

答:我自己的。

 

大師問:從何處來?

答:從以前來。

 

我看見在我入母胎前,我曾經活過。

大師說:好,好,你已經看見了。現在你真正準備好學習一些東西了。

 

領悟:無論任何宗教,都是先透過外在的經典研讀,去找尋真理,最後回歸到自己本身,曾如神秀問:如何安心?達摩祖師說:你的心在那裡?拿來給我。麥可羅區格西由法稱大師「釋量論」,找到心的過去世和未來世。



 

此分類上一篇:顯密雙修藏傳佛教(1)---格西制度與讀經階段

此分類上一篇:麥可羅區格西(1)---與宗喀巴上師對談痛苦
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麥可羅區格西(5)---與世親大師對談死亡的旅程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newu 的頭像
    kanewu

    寧靜海遊記

    kan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