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競爭和毀滅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界線---不該打破別人的飯碗,在日本大家公認:你應該替對手留下榮耀,替他留下面子,因為在日本國內的競爭是很激烈,到國外才能有那麼強的競爭力;即使你分到一塊市場,你也不能貪婪的想拿走所有東西,這也是為何三國志(曹操、劉備、孫權)三權鼎立在日本深受歡迎喜愛的故事原因。

 

1980年代在日本有9家汽車製造商、兩家重型卡車廠、一百多家的工具製造廠,以及600多家電子公司,都是經過激烈競爭後生存下來的,但電視機的極盛時期有40家製造廠家,目前只剩下6個主要的而已。

 

最明智、最具財務、管理能力的公司在裁減企業時,就已有計畫的往其他方面發展,由原先事業中抽身,轉而投資其他行業,如日本天然氣副產品公司,將其工程能力轉製作陶磁;5個製鋼公司轉做電話傳送事業的光學纖維,在80年代初期就佔有70%的世界市場。

 

盛田昭夫告誡千萬不要以目前達到的目標為滿足,任何公司只要慢一步,就無法在企業界生存下去,尤其是高度科技的電子界。過去,大量生產、降低成本是很重要的,但現在講求產品週期非常短,成本也較高,如果我們的庫存過大,很可能最後變成過時的商品,利潤高低完全看是不是迅速而有效的把新產品生產出來,在市場推銷出去給消費者。

 

在產品設計及運用新科技上,我們一定要有獨創的巧思,而在生產線上,我們則需比別人做更多教育員工的工作,才能迅速的學會做新產品,而不會與前面的設計混淆。

 

商場上「千萬不要聽信馬路消息」,唯一可以參考的是:獲得專利的東西,如果專利受到承認後,可以要求詳細的解說,因受到法律保護,可以加以評估,看是否值得爭取製造的權利。

 

歐洲方面的制度仍然強調減少競爭才能增加利潤,他們喜歡獨佔,即使控制的數量很少也無妨,其實這對消費者或員工都沒有什麼利益。美國人非常鼓勵人們冒險,美國是世界上最易取得創業投資資金的地方。在高科技的領域裡,小企業已經不像40年前容易做,現在所需的投資金額非常大,銀行是很不願意借錢給毫無名氣的人。

 

競爭是刺激企業發展科技的最佳方法,任何對自由、開放競爭的干預應減少至最低,日本也應該開放,廢除不必要限制,使市場的運作更為自由。

 

個人附註:所謂「強者恆強、弱者恆弱」,對於工業先進國家的強項工業如電廠、石化工業、飛機工業甚至汽車工業,當然想減少競爭者加入,確保市場佔有,但對於開發中國家也不可能一直輸出廉價的農業紡織等產品,交換高價值的工業輸入,如何讓大家都有生存的活路,似乎是一道很難很難的考題。


此分類上一篇:盛田昭夫與新力(5)---磁帶錄音機的開發成功

此分類上一篇:再論日本第一(1)---比日本第一更精闢的COMEBACK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newu 的頭像
    kanewu

    寧靜海遊記

    kan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