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次大戰後的日本造船業是產業界、政府與學術界合作成功的產業,比鋼鐵和汽車產業更大的成功,完成稱霸世界的船業。1949年美國批准日本造船業重新開工,到1956年(才7年)日本已成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國,1960年以後日本建造的新船佔世界新船的總噸位一半以上,1965-1980年世界第二造船大國由英國、瑞典、西德到南韓輪流,他們的產量都沒有超過日本的1/5。
造船業是綜合性產業鏈,對其他有關產業的依賴性很大,如需要高質量的鋼材、船用動力柴油引擎,和多種高性能的電氣與通訊設備,能帶動很多產業及大量工作就業機會。
(1)國欲善其工業必先建立組織:日本造船業必須歸功於「運輸省船舶局」,發揮中樞神經協調領導的功能,如同通產省負責汽車工業,「各司其職」是日本政府組織分工細,值得學習處,不必擔心政府組織人數過大,重要的是如何讓其拿出績效給人民評斷。請參考取自日本維基「運輸省」組織分工圖:
請參考日本造船人才介紹:真藤恆(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社長),與吉識雅夫(東京大學教授)
(2)製造需求的手段---計劃造船:由政府出錢建立船造公團,並讓其訂購船舶,公團再將船舶出租給海運公司,由海運公司支付租金,公團再用收來的租金訂購船隻。拿飛機工業比喻,就是飛機租賃公司,租賃公司訂購飛機,再租給航空公司載客載貨營運,繳租金給租賃公司,還給飛機製造廠。
(3)政府透過日本船舶振興會提供資金:造船業的現代化需要非常龐大的資金,「運輸省船舶局」為資金籌措絞盡腦汁,後日本船舶振興會提供資金,對貸款用途有嚴格規定:只許用來購買與造船有直接關係的機器設備等,不許購買土地和建築物。
(4)建立造船業專業技術規範:船舶局設立兩個審議會:造船技術審議會和海運造船合理化審議會,翻譯提供外國造船文獻,和撰寫有關造船業的研究報告,對統一日本造船業發展方向有正確重大的貢獻。另設有船舶技術研究所、造船研究中心,1952年設立造船研究協會,提供給造船公司所需的先進造船技術及發展遠景。
日本造船工業會網頁http://www.sajn.or.jp/
此分類上一篇:再論日本第一(1)---比日本第一更精闢的COMEBACK
此分類上一篇:重讀日本第一(8)--- 經濟產業省的前身通產省
此分類上一篇:學習日本整合力案例---日本銲接工程學會(JWES)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再論日本第一(3)---日本如何因應造船業衰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