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現代人都是講求速度,要立即有效,如同感冒藥一吃病除;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最大的差別,就在經濟成長率,大家都羨慕中國高達6-7百分點的高成長率,但中國是屬開發中國家,中國為求經濟成長犧牲生活環境,如霾害水資源污染等,高經濟成長率未來也將不會是中國所想要的。

 

日本屬於已開發國家,是很好學習的典範,國土面積不大,卻擁有全球第三大經濟體,同時也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,如果大家不見忘哈佛教授傅高義先生曾經出版一本書「日本第一」,曾經沸騰一時,或許最近日本零利率時代,經濟停滯,又唱衰日本,重要的是日本人民依然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,並未步步倒退,日本為何如此穩定呢?這才是需要瞭解的重點。

 

首先談台灣是否需要大型企業?如日本三菱重工、PANASONICSONY、又如韓國三星或LG等,台灣政府官員很怕與商人有牽連,避免官商勾結不實指控,這正是要害,如果要使重大工程停滯,就利用媒體散佈圖利商人等不良字眼。

 

談回大型企業有何優點?銀行信任容易放款,資金充沛,例如台塑集團要貸款100億興建越南鋼鐵廠,銀行團搶著台塑大客戶,小型企業苦哈哈的排隊貸款,趕三點半還貸款;任何重大工程動輒上百億,其所需要的生產體系是龐大的,創造的就業機會更是可觀的。

 

日本重大建設為何都是日本大型企業承攬?很少看見國外企業,例如日本國內所有核能電廠幾乎是三菱重工主導,美國西屋公司僅是技術輸出,核能電廠所需的材料大多是日本鋼鐵廠提供;日本所有的跨海大橋及填海造機場等也都是日本大企業承攬,也使建設技術完全落實日本掌握。

 

台灣地小或許沒有很多核能電廠、跨海大橋及填海造機場可建,但也可以找到適合建立的大企業,長榮集團是值得讚許的,從海運起家,張榮發先生在回憶錄中記載建造新船需要大量資金,因與日本六大商社之一「丸紅株式會社」(Marubeni Corp.)已有商業往來,獲得丸紅願意貸款造船,後來因造船廠無法提供擔保品,後由伊藤忠商社配合,也開啟長榮海運與丸紅株式會社長遠合作關係;創業成功後飲水思源,台灣諺語「吃菓子拜樹頭」,這也是日本311大地震後,張榮發先生欣然捐100億日元振災的背後淵源故事。

 

長榮海運一向默默支持台灣造船業,在報紙上角落不時有台灣中船造數萬噸級散裝貨輪啟用,這也是默默支持台灣的具體行動,長榮集團另在台灣投資長榮重工特殊鋼鐵廠,提供造船用鋼材,長榮航空張國煒先生也與波音公司、發動機龍頭奇異(GE)公司簽約合作,將高級航空科技技術落實在台灣,這或許是台商一味走捷徑大陸投資獲利的反思。

 

巨大捷安特(Giant)自行車也是台灣之光,劉金標先生的創業過程類似日本新力(SONY)公司盛田昭夫創業的歷程,也有日本人最好技術一定在日本的堅持,在台灣大甲發跡後,開拓歐洲、美洲及日本市場,蓽路藍縷一步一腳印,在茫茫唯利是圖交際應酬的商場中,沒有迷失創業大方向,這是為何企業領航者難尋的燈塔導師。


此分類上一篇:重讀1988年出版「日本第一」(1)---日本人的自知之明

此分類上一篇:盛田昭夫與新力(3)---如何開拓歐洲市
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再論日本第一(1)---比日本第一更精闢的COMEBACK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newu 的頭像
    kanewu

    寧靜海遊記

    kan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