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日本私人公司所發起的知識蒐集,其狂熱程度不輸給政府行政部門,日本公司在資料收集和知識整理上,要比美國公司來的周密實際,日本大貿易公司像三菱、三井物產、住友、丸紅、伊藤忠與岩井等,其在國際情報方面,是無其他公司所超越的,公司把資料情報的蒐集,列為重要的工作項目,尤其在關係公司實質利益方面更為顯著。

 

在日本非家族企業大公司,官職是依序遞升的,日本員工有日本家臣觀念,喜歡在同一公司工作到退休,因此日本公司投資在員工的訓練費用,也比歐美國家來的高,在美國公司經常有挖角現象,在日本很少發生,日本公司員工能發展親切的人際關係,有助工作的推展。

 

日本公司喜歡任用公司內的專家,不願借重外面顧問,以減少公司資訊傳到競爭者手裏的可能性。在同時競爭的公司間,也會從共同的研討學習中去尋求獲利的時機;1960年日本公司引進電腦管理,各公司派員參加不同研討課程,討論業務及人事政策上電腦化所帶來的衝擊。

 

具有規模的公司均會設立高階管理、中級階層管理及新進員工訓練等課程,另外會為員工眷屬舉行研討課程,也會鼓勵員工參加函授課程及加入公司外所舉辦的訓練課程。

 

七、一貫性知識達成的目標

日本人認為意見的分歧並不是經由咨詢過程及爭辯能最佳解決的,而必須仰賴於進一步的資訊收集始能成功的,當兩個單位為爭論問題無法解決時,較高當局會派出代表進一步收集資料以作為決策參考,可減少任何人對於決策可能偏袒一方而產生的為難。

 

決策的成立是共同尋求最佳的解決而完成,在決策過程中,日本人都專注於組織的總體目標,儘量減少固執於某一點的極化現象,以尋求最具成效的解決方案。當國民對於國家某一重要決策有所了解後,他會堅強的與國家結合在一起,執行該決策的準備,日本人的忠誠與愛國行為並非是天賦的,而是經由組織實務不斷造就出來的。


此分類上一篇:重讀1988年出版「日本第一」(1)---日本人的自知之明

此分類上一篇:重讀日本第一(4)---智庫:用最經濟成本獲得豐富的資訊
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重讀日本第一(6)---日本文官制度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newu 的頭像
    kanewu

    寧靜海遊記

    kan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