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稻葉清右衛門於1925年出生於茨城縣,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兵工專業裡學習精密機械,1946年畢業後被尾見半左右氏邀請,到富士通信機械製造公司工作,1955年奉尾見的命令,研究製造電氣控制機械任務,擔任開發小組負責人。

 

研製數控機床時,稻葉參考工技院機械技術研究所、東京工業大學和東京大學工學部的研究:1952年麻省理工學院(MIT)伺服機構研究所研製三維連續切削銑床;經過改善麻省理工學院的伺服馬達等設計,19651225開發出日本第一台公開發表的數控機床:將其開發的數控裝置,與美國進口壓孔機結合,在金屬板上按設計連續壓切出孔位。

 

因大型機床廠家總經理及日本機床工業會會長牧野常造,1956年因參觀印度機床廠家時,允諾在1958年春天大阪國際展銷會上,日本一定展出數控機床;回國後經多方咨詢,找到富士通的稻葉小組合作,經多家廠家共同努力,於1958年大阪國際展銷會上,依約展出數控銑床。

 

稻葉小組於1959年和1960年完成兩項技術突破,鞏固富士通的數控領先地位:(1)1959年與美國簽訂許可證合約,獲得新技術研製成功電液脈衝馬達,其工作原理為用打孔紙帶將電脈衝(PULSE)輸入馬達,通過驅動油壓來控制和操縱滑動台座。但在1974年做出重大正確決定,採用閉路式直流伺服馬達,與美國威斯康辛州背迪斯製造公司,簽署10年生產直流伺服馬達的許可證合約,在日本數控機床工業界,引起激烈的爭辯。(以現在自動控制角度,使用閉路式直流伺服馬達是可靠度高的正確選擇)

 

(2)麻省理工學院設計機床都使用閉路(Closed Loop)的數控裝置,為確保機台動作位置正確,必須不斷回饋位置;稻葉小組採用開環系統設計(Open Loop)。後因可靠度的要求,稻葉小組改採用閉路系統設計(Closed Loop)

 

1956-19659年連續虧損後(台灣小公司應該倒閉了!),終於有盈餘,1968年數控機床打進美國及歐洲市場;1972年由數控部門獨立成富士通法那古公司,1976年股票上市;1982年改名為FANUC(法那古)公司,使用至今。1975-19773年內生產數控控制器12000台,到1980年遽升到2萬台,打敗美國數控控制器霸主的通用電氣公司(General Electric,簡稱GE,中文為奇異),後來GE全力衝刺飛機發動機市場,成為大型發動機的新霸主。

 

FANUC(法那古)公司成功關鍵:掌握數控裝置的積體電路技術,稻葉社長看準微電腦技術趨勢,將控制器小型化,利用半導體製造數控裝置的印刷電路板,由數控車床300張印刷電路板縮減為5張印刷電路板,到1981年只要一張印刷電路板就能控制數控車床。(任何產業必須有向上發展的企圖心,掌握上游核心技術才能不被替代淘汰,如手機4G產業電波發射器才是關鍵核心)

 

FANUC(法那古)公司沒有社長稻葉清右衛門的正確判斷能力及堅定不移的決心,在短短25年內執著努力,是不可能取得今天輝煌的成功;當然需要日本政府全力扶植數控控制器工業的政策配合,及日本機床工業會會長牧野常造的慧眼識英雄,也一定不會有社長稻葉清右衛門的成功。


直流伺服馬達與驅動器的規格與選用,請參考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研究所詳細說明:http://pemclab.cn.nctu.edu.tw/peclub/W3cnotes/cn05/index.htm

此分類上一篇:重讀1988年出版「日本第一」(1)---日本人的自知之明

此分類上一篇:世界數位控制加工機及機械手臂龍頭---FANUC(法那古,發那科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newu 的頭像
    kanewu

    寧靜海遊記

    kan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