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0年航電與兩位駕駛組員:波音公司計畫新型757及767飛機僅採用兩位駕駛組員,新飛機的數位系統縮減第三位飛行工程師(Flight Engineer)的需要,新的數位系統名稱為電子飛行儀器系統(Electronic Flight Instrument System,簡稱為EFIS),其將儀器及顯示集中化,並能自動監控發動機參數。
1981年FAA選用交通警告及防止相撞系統(Traffic Alert &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,簡稱TCAS):為能匹配現有及未來的回應器(Transponder),有兩種版本(1) TCAS I僅能提發送交通警告,並已在小型飛機應用;(2) TCAS II針對航空公司要求,增加重直方向逃脫的操作(Vertical Escape Maneuver)。
TCAS III原本想加入水平方向逃脫的操作(Horizontal Escape Maneuver),由於研發困難所以放棄。未來的防撞系統將以衛星監督下發展。
1981年搜尋及救生衛星(Search & Rescue Satellite):美國發射氣象衛星,其攜帶衛星協助搜尋及救生追蹤系統(Search & Rescue Satellite-Aided Tracking,簡稱SARSAT),其能接收飛機上緊急定位發射器(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,ELT)所發射的訊號,名稱為COSPAS相類似的衛星,在1982年由蘇聯發射。
1983年啟用橫跨大西洋的全球定位系統導航(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):洛克威爾國際航空是第一個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導航橫跨大西洋。
1984年長距離範圍導航(Long Range Navigation,簡稱LORAN)被認可:FAA同意認可長距離範圍導航(LORAN)為儀器飛行規定(Instrument Flight Rules,簡稱IFR)的區域導航系統(Area Navigation System)。
1988年風切警告設備(Wind Shear):超過30人座的裝渦輪發動機的客機,必須安裝低飛行高度風切警告設備(Low Altitude Wind Shear),由遭遇風切中能回覆的導引設備是需要的。
1991年模式S的詢問辨識器(Interrogator):兩套新的模式S系統被送往FAA認證,此新的雷達訊號地面詢問器系統(Radar Beacon Ground Interrogator),將把美國空域劃分為137區,飛往國外的飛機必須安裝模式S的回應器(Transponder),以取代舊式的空中交通管制雷達信號系統(Air Traffic Control Radar Beacon System,簡稱ATCRBS)。
此分類上一篇:航電歷史簡介(10) – 1970 to 1974
/日誌首頁/此分類下一篇: 航電歷史簡介(12) – 1993 to 1996